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危害大 科学防治早干预

  本报记者 张再行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旨在为了让医护工作者更好地进行知识普及,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接受高质量的糖尿病教育,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人有哪些症状?预防糖尿病怎么做?记者就此采访了区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区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疾病的进展,血糖长期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糖尿病人周围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逐渐出现多系统损伤,容易引起眼睛、足部、心血管、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功能减退、衰竭,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此外,糖尿病常见的分型是1型和2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可能是胰腺β细胞被破坏,失去了它的功能,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外周组织无法合理利用葡萄糖,从而出现高血糖,由此引发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常在成人阶段发病,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2型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典型症状是肥胖,特别是腹型(也称向心性)肥胖,也可有多饮多尿等表现。

  糖尿病会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工作人员介绍,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严格意义上都是血管疾病,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

  同时,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一般表现为眼底病变或眼底出血,最后导致失明。另外,许多对供血特别敏感的组织器官,如肾脏、神经系统等,由于血糖升高影响血液循环,也会使它们受损。在感觉神经方面,患者在一开始会疼,后来会失去感觉。更严重的是植物神经受损,患者受到伤害时容易出现心律不齐,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站起来人就会晕倒,还容易导致胃轻瘫,也就是胃停止工作,人吃了东西下不去并恶心呕吐。

  糖尿病引发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病,如心梗、糖尿病心脏病、心肌病;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塞。此外,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引发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患者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出现溃烂、感染,最终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的方式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何及早筛查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甚至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是及早筛查糖尿病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关注血糖变化。”工作人员介绍,判断糖尿病主要看3个指标: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症状加上述一次血糖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当然,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和它相关的检查项目还有很多,建议还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肾功能、尿酸、尿蛋白等关联指标,多多关注自己的健康。

  工作人员表示,糖尿病对患者最大的威胁就是并发症,接受专业的糖尿病教育并做好自我管理是控制、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许多人认为吃了降血糖的药物后就可以随意吃喝,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工作人员提示,一定要均衡搭配,多运动,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控制好体重。此外,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切勿自行盲目减药或停药,否则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文化
   第04版:健康
糖尿病危害大 科学防治早干预
糖尿病的八大误区
糖尿病年轻化 健康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