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 丹)日前,区福康医院推出中医特色疗法——督灸,在背上点把“火”就能治病。有患者表示,做完督灸后全身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记者在区福康医院康复理疗科看到,医护人员使用破壁机将鲜生姜打成碎末,放置于督灸模具中,再铺上艾绒。操作时,医生轻轻将盛有督灸药物的模具覆盖于患者的脊柱之上,并用酒精棉球点燃艾绒。艾火持续燃烧,融合姜与药物的“热流”渗透肌肤筋骨。
“督灸的优势是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综合作用融为一体,通过激发协调诸经,发挥平衡阴阳、温补督脉、温通气血、调整虚实等作用。”区福康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卢春红介绍,与熟知的“三伏贴”不同,督灸施灸部位集中于人体背部正中的督脉——“阳气总督”。该疗法将夏季旺盛的阳气、艾灸特有的温煦作用以及药物功效巧妙融合,通过协同作用将温热能量深层渗透至机体内部,从而达到防治秋冬季易发的虚寒性慢性疾病的功效。其适应范围包括腰背痛害怕针灸者;阳虚怕冷,夜尿频繁;免疫力低下,换季易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发作;平常活力不足,易疲劳的亚健康状态等四类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督灸时间最好在9:00—16:00阳气旺盛的时候进行,不宜在晚上治疗,一般在餐后30—60分钟可进行施灸。但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者禁用;哺乳期、孕妇、心脑血管、代偿不全的心脏病患者等不宜进行灸治。
晒背小提示:
1.晒背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8到9时这个时间段,晒背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建立身体耐受。初次晒背,一般建议晒10~15分钟,达到微微出汗即可。
2.每周建议晒三次,隔一天晒一次。要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防止脱水。
3.晒背要戴好帽子或用遮阳伞保护头部,头部对着太阳晒,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
4.晒后不要贪凉,不要饮用冰水、冷饮等。
5.晒背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水分,若出汗较多可饮用淡盐水或功能饮料。如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等异常症状,要立即停止晒背并及时就医。
督灸注意事项:
1.督灸前不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上述情况不宜艾灸。
2.施灸前可适当饮水,排空二便,治疗时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施灸过程中勿随意变换体位,防止燃烧艾绒掉落、烫伤,期间如有任何不适、过烫等情况需告知医生。
3.治疗后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痒,微微发红,此为正常现象,会自行缓解,不宜抓挠,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灸后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之物,忌食羊肉、狗肉,多喝温开水。
5.灸后不宜剧烈运动,若有乏力情况,多休息、勿劳累。
6.灸后,4小时内不可洗澡,24小时内禁洗冷水澡,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三伏天进补食谱:
补气。针对乏力、出汗多、气短、脸色淡、舌有齿痕的人群,可适当食用黄芪、生晒参、太子参、山药、扁豆、黄精。
补血。针对头晕眼花、头发早白、记忆力下降、舌淡、月经量少的人群,可适当食用赤豆、红枣、枸杞、猪肝、桂圆、桑椹、阿胶。
补阳。针对乏力怕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舌胖大的人群,可适当吃一点羊肉、牛肉、韭菜、鸡、红参。
补阴。针对怕热、心烦、大便欠畅、口干、舌红少苔的人群,可以吃甲鱼、鸭子、黄鳝、西洋参、石斛、枫斗、百合、银耳。
补精。老年人腰酸腿软、耳鸣、牙齿脱落、舌瘦苔少,可以吃生蚝、冬虫夏草、哈士蟆、鲍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