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 娟
踏着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吹响军号,用音符为阅兵式注入磅礴力量。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大阅兵中,瞿浩然和左磊这两位从武隆山区走出的青年军人,以不同的方式在同一场盛典中绽放光彩。
虽然岗位不同,他们都经历了数月严苛训练,在烈日下挥洒汗水,都为了那光荣一刻完美展现而全力以赴。他们的故事,是个人奋斗与强国强军时代交响的生动共鸣,更是武隆儿女报效祖国的真实写照。
瞿浩然:为阅兵推迟婚礼,妻子深情告白“我等你”
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中,陆军方队第一排第四位——一个身姿挺拔、眼神坚定的军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瞿浩然,今年27岁,来自武隆区芙蓉街道南溪社区。为了这一刻,他付出了7个月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还主动推迟了与原定于“五一”举行的婚礼。
毕业于武隆中学的瞿浩然,是体育特长生,高考考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就读体育教育专业。2022年6月毕业,同年9月,他毅然参军,服役于河北保定某部,终于圆了他的军人梦。
今年2月,瞿浩然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九三阅兵。原本与未婚妻何昌航计划好的婚礼,他毫不犹豫做出了决定:推迟婚期,全力备战阅兵。这一练,就是整整七个月。
训练期间,他每周只有周日才能与未婚妻联系一次。陆军方队是唯二进行劈枪训练的队伍,每天要进行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重复成千上万次的劈枪、摆臂、正步动作……他踢烂了3双皮鞋,脚指甲脱落、皮肤晒伤脱皮成了家常便饭。1.88米的他原本就瘦,训练期间体重又轻了10多斤。“累的时候,我就把从小到大的事回忆一遍。”瞿浩然淡淡地说道。
未婚妻何昌航是瞿浩然的同学。恋爱多年,却因军人的身份聚少离多。当兵前两年,两人仅见面两次,每次只有半天;直到第三年,瞿浩然才有探亲假。2024年9月,他利用20多天的休假时间向未婚妻求婚;当年12月领证后,也只相处了10天。
“虽然联系少,但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是细水长流的那种。”何昌航语气温柔却坚定。就连拍婚纱照,他们都是分两次才完成。“我知道他很辛苦,但他从来没喊过一句累。”
原定“五一”的婚礼,推迟到了国庆。瞿浩然说:“参加阅兵是一生的荣誉,感谢她的理解和支持。”而何昌航只是轻轻回应:“我等你。”
阅兵仪式圆满结束,瞿浩然即将返回部队继续服役。但对他来说,更幸福的是终于可以回家,娶他心爱的姑娘。
左磊:用上低音号在阅兵场上吹响强军战歌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1300余人的联合军乐团奏出雷霆万钧的旋律。在这支军乐团中,来自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22岁的左磊手持上低音号,以挺拔军姿和精准演奏,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29首乐曲,成为阅兵式上进场最早、撤场最晚的队伍,也是全场规模最大的方阵。
2月份,左磊从武汉武警部队被选拔参加九三阅兵,他面对的是29首需要完全背谱演奏的曲目,这些曲子包括经典抗战歌曲和体现时代特色和强军风采的新创曲目。
训练期间,北京持续高温,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接近60摄氏度。军乐团成员需要始终保持站立姿态,每次训练一站就是3小时以上。
“一上午下来手麻脚麻是常态”,左磊回忆道。为了尽快熟练所有曲目,他每天晚上自己背谱到11、12点,清晨6点又准时起床参加训练。
阅兵仪式当天,联合军乐团连续演奏1小时40分钟,不间断地奏完29首乐曲。当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部队时,《检阅进行曲》反复奏响,左磊和战友们一连吹奏了10遍。
左磊说:“作为首次参加阅兵仪式的我感到非常光荣,能够以一名演奏员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对面接受习主席的检阅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