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仁
在仙女山顶上的草原林地间,时时流动的洁白羊群和那些美丽的牧羊女,是一道别具风情的迷人风景。
一群群健壮的板角山羊、高大的美利奴羊和肥硕的罗姆尼羊,整日成百上千地自动汇聚为伍。它们象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散落在一望无垠的绿茵茵的地毯上,又象一朵朵洁白鲜亮的云朵,飘飞在广袤蔚蓝的天际间,给仙女山天然牧园,增添了诗一样的迷人的优美韵律。
每天从早到晚,这些羊群仿佛从天而降,它们从一条条山湾尽头、一道道漫坡下面潮涌过来,在一声声天籁般的鸣叫中,时而疾速奔腾,时而戛然凝固,悠悠而行,款款所动。它们抒缓时犹如一支支轻曼流畅的情歌小调,疾速时恰似一阵阵裹风挟雨的狂涛巨浪,散漫时宛若一幅幅悠闲潇洒的水墨丹青,凝固时又象一座座历经沧桑的古老城堡,令人们目不暇接,连呼带叫,激动不已。
活跃在林间和草原上的羊群,每日都在为生存而奔跑,只要有绿叶草根就埋头啃食,从不挑挑拣拣。它们只知道忍辱负重养肥自己,随时为人类献身,不惜粉身碎骨,将全部的皮肉骨血统统付出,让其短暂而简单的生命演化为佳肴美味和皮革毛织品,以绿色丰美的原生态营养滋补着人们,用皮毛制成的豪华装束拥暖着人们。
每当看着这些温顺沉默、无怨无悔的羊群,许多人会从心底情不自禁生出一种深深的怜悯和敬意:人啊,羊啊,同属大自然的生灵,但羊的献身精神,似乎更显得难能的可贵。
有羊群就有牧羊人。仙女山上的小伙子一般不从事牧羊活儿,他们的责任是管护好几十万亩遮天铺地的森林,耕耘管理成片的烤烟地和药物种植场,牧羊的活计多由花瓣带露的姑娘们承担。
牧羊姑娘们自幼受着仙风神韵的沐浴和滋养,个个出落得像仙女般的水灵鲜嫩,肤色白里透红,模样俊美俏丽,气质淳朴可爱,俨然似山间旷野里一朵朵带露的玉簪花和野菊花。她们的名字也多为兰儿、菊儿、玉儿、巧儿。妆束多着素雅打扮,其中也不乏带有城镇女孩的时髦气派。
她们家乡在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后,景区附近的大小宾馆、各类山庄以及形形色色的农家乐和蒙古包里,都建了不少的烧烤场,开发了特色的羊肉系列食品,向游客们提供整羊烧烤和羊肉火锅等服务。这一与时俱进的变化,一夜之间让仙女山上原始传统的养羊业,很快就与炙手可热的旅游经济无缝接了轨。于是,养羊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在山上山下涌现出来。昔日宁静的林间草地四处出没着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羊只。
在殷家坝、磨子坝、菩萨坨、大垭口、仙女村等处的牧羊的姑娘中,有几位竞是家拥一两百只山羊的主儿,被人称为“牧羊仙女”, 那蓄着短发的黄家幺妹、留有长辫的盛家二姐,都是村里响当当的“养羊致富明星”,每年要向山上和城区几个经营羊肉的火锅店和特色餐馆供应百头以上的板角山羊,年收入不菲。她们平日里经常接受各地媒体记者采访,其养羊致富的故事多次登上市、区报纸的专版,走进电视荧屏,成为乡亲们的骄傲。
这些牧羊姑娘,几乎都承袭了山里人勤劳不缀的本性,在 放牧时,总忘不了带上一些针线活计。每到羊群停下哺食的时候,就会趁机从挂包里拿出活儿,开始专注地飞针走线,织毛衣纳鞋垫,显得异常的认真。
她们纳鞋垫的做工都十分讲究,先要在鞋垫上描出结构复杂的图案,如“仙女撒花”、“喜鹊闹梅”、“龙凤呈祥”等等,再用彩色的棉(丝)线一针一针地、密密匝匝的勾勒出来,最后绣成一双双精致、美艳又结实的工艺品。这些巧手绘制的物品,很受游客的青睐,往往一双鞋垫、一件毛袜还未完工,就会被一些游客大妈和少女们所订购。因为这样的出色鞋垫既价廉且物美,比起城里用机器批量织出的产品要实惠耐用得多。
姑娘们开始与游客接触的时候,大多还是羞涩腼腆的黄花闺女,随着时间的推移,见的多了交的广了,便有其本性的变化,逐渐习惯了与形形色色的生人打交道。放牧时若遇游客路过,都会主动热情地打个招呼,送个问候。在与一些青年小伙搭讪交谈时,也不像往昔那样生涩和脸红,交际中显得从容老练了许多。
游客若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她们会张扬毛茸茸的粉脸,像闺蜜朋友般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进行介绍,口吻中充满着骄傲和自豪,在讲到“仙女下凡”的传说,“仙女石”的来历,仙女湖“牛郎遇仙”的情节时,还会加进自巳的一些感情色彩,把故事描绘得分外的生动迷人。
另外,她们还会有滋有味地对你讲,冬天下雪之后,乡亲们怎样冒雪上山挖来蕨根制成蕨粉,如何在林子里顺着 “野物子”留下的脚印,去循迹追踪捕获它们等等,让听者在她们面前既享受了眼福又饱了耳福。
牧羊姑娘们都有一副清亮甜润的嗓子。从小到大,她们走一路哼一路唱一路,整天歌不离口。据说这爱好是从能说会唱的父母身上承袭下来的。在仙女山民间,自古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仙山女儿爱唱歌,娘肚出来就开口,从小唱到大姑娘,歌儿装有几个箩,要是那天不唱歌,浑身上下不舒服。”
姑娘们的歌声,质朴清亮又婉转悠扬,像菩萨坨岭岗上的泥土崖石一样朴实厚重,像仙女湖水一样清澈明净,像草原落日一样绚丽迷人,象梦幻谷中秋天染霜枫叶红红火火,像侯家坝林海中山雀鸟儿声声传情,既保持了原始的清纯又蕴涵着一股子野性。
在放牧的过程中,姑娘们每当兴致来时,就会亮开嗓门放声哼唱,只要有一人开声,很快会有姐妹应合,成为仙女山度假区各地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能唱许许多多的深情小调、悠闲散曲,也能唱情意绵缠的情歌。一首首一曲曲的歌声,犹如来自云间、山巅、幽谷和湖中,恰似广袤的大自然中撩拨心弦的天籁神音。近年,在武隆区举办的农民山歌比赛和仙女山镇“激情八月”音乐节上,周家小妹、田家新媳妇演唱的《走马仙女山》、《云中的草原》和《仙山仙水我故乡》多次荣获一个个奖项。
收羊姑娘们热爱家乡的森林和草原,热爱山上的一草一木,游客会时时听到她们站在岭岗和坡头,发出深情赞美的唱响:
“仙女山哟是个好地方,
山里的妹子爱故乡,
山是宝藏库呀,
地是金银滩,
草原铺绿茵呀,
风景如画卷……”
年纪轻轻情窦初开的姑娘们,也会本能地深情吼唱一首首带有乡风俗味的情歌野调,从热血涌动的内心中,流露出对美好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山看到那山平,
那山有坡好葛藤,
葛藤长大望人扯,
妹儿长大想嫁人。”
“屋后竹子根连根,
情哥情妹心连心,
要学门前芭蕉树,
年年换叶不换心。”
“海椒红来韭菜青,
哥妹相爱不变心,
哥是海椒红到老,
妹是韭菜四季青”……
随着仙女山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享誉四海神州,山上牧羊姑娘们更受到现代文明的不断濡染和熏陶,口中曲儿也逐渐变得时髦流行起来。如果有游客朋友提出要求,她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献上带着泥土芬芳的地方小调,甚至是一些燃烧野性情火的民歌民谣,让客人们获得别有风情的享受和满足。
在都市红尘中呆久了,到仙女山上看看羊群,亲近那些淳朴可爱的牧羊女,烦燥的心情会令人如饮甘露,得到净化,变得清明、干净和圣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