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再行
近期,我国南方福建、广东、江西等多个省份发出了流感预警,我市报告流感发病数及暴发疫情数也有上升趋势,医院因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就诊人数不断增加,提示当前我市已进入流感夏季高发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流感进入高发期时,孩子们随时都有可能“中招”。如何让孩子远离流感?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婴幼儿更容易被流感“盯上”
据了解,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孩子不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较易发展成重症。而存在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哮喘、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肥胖等,也是易患流感并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这些孩子的家长应高度重视,如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应及早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治疗。
千万别把流感当感冒
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张德江表示,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部分患儿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经常伴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等,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
流感的症状和一些普通感冒很相似,经常导致家长们分辨不清,不少家长还因为把流感误当做普通感冒,错过了48小时的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当孩子出现24小时内突发高烧,有的能飙到39℃,甚至更高,吃退烧药难以退烧,或者出现发抖寒战、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佳、脸色发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家长应该带其及时就医。
面对流感 防要大于治
儿童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免疫系统正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一些有身体免疫疾病的儿童,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等,更是要及早预防和治疗,加强警惕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区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保证孩子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流感季节前1至2个月注射。对于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家长及孩子的看护人员尽量要接种,这样可以对孩子产生间接保护。
“虽然流感大多为自限性,但也可能会发展为重症流感,导致患儿身心痛苦。所以,面对流感,防要大于治。”张德江表示,婴幼儿应避免在流感季节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口罩并及时更换,阻隔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不随意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