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那盆诱人的“江口鱼”

  ◇杨友仁

  因为工作、学习、出差、旅游等机会,曾走过许多地方,遍尝了不少种类的“鱼”美食,诸如清汤鱼、红烧鱼、烧烤鱼、冷锅鱼、水蘸鱼、肥肠鱼、羊肉鱼等,但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江口古镇上那盆散发奇香的盆“江口鱼”。

  一九九四年五月,位于江口镇潘家崖下被誉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的芙蓉洞和芙蓉江漂流相继对外开放,一夜之间它们便名贯神州,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览和激情漂流。每天从早到晚,成千上万的游客或坐车或乘船从全国各地涌来,当年自驾游的小车还不多,但旅游大巴几乎把罗洲坝及古镇的上、下街塞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一到中午进餐的时间,大街小巷更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操着南腔北调的客人忙着挤进餐馆酒楼围席抢座。

  当时,武隆的县级各机关和各个企事业单位为了尽显好客之道,承担起热情接待系统内、行业内的客人的任务。

  在芙蓉洞和芙蓉江初期开发中,建设银行武隆支行作了全额的贷款支持。对外开放后,我便作为资方监事会负责人驻在芙蓉江旅游开发总公司履行职责,加上在单位上又是负责接待工作的领导,凡是来自全国建设银行系统的游客都由我出面接待,除亲自带着他们进入芙蓉洞参观游览,到芙蓉江十二道险滩上坐橡皮艇作漂流外,每到中午(有时还有晚上)必须去联系订餐的事宜,以解决客人们的吃饭问题。于是,在客人参观了芙蓉洞、漂流了芙蓉江后,就带着大家到古镇上的餐酒楼就餐。

  因为客人都是从天南海北远道而来,为展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每次就餐都要在菜品选择上下一番功夫,一是做到丰富多彩,二是要有地方特色,千年古镇的“包圆”“红烧肉”“香辣鸡丁”“蕨巴块炒腊肉”“红烧江口鱼”和“腊排炖苕粉”等特色美食一样都不少。在纵观客人进食中,竟发现客人们对那盆“红烧江口鱼”特别的情有独钟,每次桌上其他菜品或橇动一点或无人间津,但那盆“红烧江口鱼”几乎都被风卷残云,有时只剩下盆底一点可怜巴巴的残汤。对此,我就会奇异地发出自问,客人来自长城内外四面八方,生活习惯不同,口味自然也会有差异,为什么大家来到武隆后,口味竟然是如此的高度一致,人人都会青睐这盆“江口鱼”呢?

  缘由究竟在何处?为了求得这个答案,我来到古镇的街巷里拜访年老的居民,与经营“江口鱼”的商家进行交流讨教,再去芙蓉江河口囤养鱼的木船上仔细观查,后来才慢慢地悟出了其中的玄机。

  原来,发源于贵州境内的乌江和芙蓉江,在流淌于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的青峰翠谷之中,其水质受到两岸郁郁葱葱植被的滋养,加上沿江上下未建有大型的厂矿,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一年四季都是碧绿如染的清流。碧透的江水之中,含溶了大量的青草、绿叶、野花、山果腐烂后的营养物质,便成为各种野生鱼类繁殖生长的“天堂”。这些种类繁多的野生鱼,在食用了不少有益人类的矿物质后,其肉质是异常的细腻鲜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乃为淡水鱼中的“珍贵之物”,理所当然地成为受人青睐的最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镇上的不少商家店铺早在几百年前,就利用优质的鱼类资源,开始经营“江口鱼”,并把它作为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地方特色美食招徕过往食客。

  由于“江口鱼”的食材品种纯真,店铺烹制的工艺又很独特,多年来一直名闻遐尔,享誉在乌江流域。想要品尝“江口鱼”的游客,还得事先预约,到时又要排队等候才能就餐。

  江口古镇上经营“江口鱼”的各家酒楼和餐馆,都深谙市场之道,遵循和发扬经商的职业道德,做到在“江口鱼”食材上,坚持选用乌江的鲜鱼和芙蓉江的野鱼作为主要原料。一般的是当日从当地渔民手中购买鲜鱼,几家大的餐馆都自备有一条固定渔船,停靠在乌江码头和芙蓉江河口,以便随用随取。“江口鱼”加工的配料,一律以芙蓉江流域的贾角山、浩口、文复等乡镇出产的大红辣椒、萝卜、生姜、花椒和大蒜等制作,并以山奈、八角、茴香、香草等30多种武陵山地区出产的中草药材作为香料,再配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油、味精和食盐,采用百年祖传的工艺,施以恰到好处的火候,环环如扣烹制而成,让精心烹饪的这道美食,具有开胃健脾,养颜爽口之功效。

  大多数餐馆加工的“江口鱼”,多以油红汤清的“泡椒鱼”为主。食盆中的色彩均呈诱人的釉红色,让鱼肉与配料混为一体,以先入养眼的色彩、缕缕散发的奇香,令人难以拒绝的美味儿构成无法抵制的舌尖诱惑。厨师在烹制其中的“泡椒鱼”时,所用的火锅底料,全是商家遵循祖传下来的工艺秘制而成,使锅中的鱼肉煮得越久,肉质越嫩爽,越是入味,汇聚成浓郁鲜辣爽口的效果。端上席桌的“泡椒鱼”,表面看鱼汤非常鲜红,其实它具有辣而不燥,香而不腻的特点。让这些鱼汤色泽又鲜又亮,汤汁红而浓稠,飘出的香味是沁人心脾,加上鱼肉自身所泛出的鲜香,难怪食客见了谁不欣喜万分,继而齿舌生津,胃口大开,让自已欲罢不能。

  食客夹起鱼片放进嘴里,会顿觉满口充溢着一缕鲜香,轻轻地抿上一口,那浓浓的鲜香就浸入口齿舌尖。有几家制作“泡椒鱼”做得好的餐馆,莫说细嫩的鱼肉入口即化,就连那鱼汤也称得上是一道佳肴中的极品,红中泛辣,辣中带酸,酸中透鲜,鲜里漫着幽香,喝上一小碗,香甜味儿无穷无尽,顿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味觉感受。饮食结束,搁箸定神之间,满嘴余香,丝丝缕缕,绕口不散,它会神奇地令人微熏入醉,快速地抵达飘飘欲仙的痴迷境界。

  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商家们又在继承发扬传统工艺上的基础上多次创新,让“江口鱼”系列食品,推出几款更具特色的品种,其中有“麻辣味”“香辣味”,也有“清酸味”和“豆豉味”等,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另外,江口镇上的一些餐馆除经营以油红、清汤为主的品种外,“蘸水鱼”也成了一道具有独奇制作方法的特色美食,同样深受南来北往宾客的喜爱。制作“蘸水鱼”,首要的前提也是鱼种好,所有的鱼庄用的原料,也是清一色的乌江鲜鱼和芙蓉江野鱼。厨师在制作之前,先要在油锅中配制好作料,然后从鱼池中抓起经食客认可重量的一条活鱼来,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利索功夫,挥刀飞快地剖成两半边,紧接着将满身带有血色的鱼块放进锅里煎制,几经翻动后即掺汤煮沸,10来分钟后就成了飘溢着扑鼻清香的佳肴。在客人品尝“蘸水鱼”时,餐馆的主人一定要在餐桌上置有芫荽、香葱、红油豆瓣、辣椒酱、味精等佐料和香菇、海菜等系列配菜,让客人可根据自已的口味自配其佐料。食客品尝时,一般先上两勺鱼汤,再把烫熟的鱼以及各色小菜倒进汤中蘸着一起吃。喜欢吃麻辣味的,就多放点红油豆瓣,愿吃清汤的就搁一些胡椒粉。人们大快朵颐的过程就是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光,快活得如神仙一般。

  1998年5月,我接待了由四川成都美食家联谊会组成的一个旅游团,他们在参观了芙蓉洞、漂流了芙蓉江和游览了芙蓉江大峡谷后,我带他们到“悦来”餐馆专门品尝了“江口鱼”。这些久跑江湖尝遍天下美味佳肴的美食家们,在享受的过程中,一个个无不“啧啧”称道,对江口古镇有如此特色美食大加赞赏。餐后,餐馆主人请他们指教时,脸红酒酣的联谊会秘书长吴仲先生便即兴吟诗一首,赞道:“锦绣江口挟两江,两道清流天上来;好山好水养好鱼,玉皇馈送一道菜;大自然中堪珍品,精心烹制实不凡;倘若每天食此鱼,日久自会成神仙。”客人们离开时,抢着买走了几十包制作“江口鱼”的火锅底料。他们说,要带回家乡去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

  据我了解,“江口鱼”后来还曾多次代表武隆美食食品,参加川渝食品展销会、品鉴会和博览会,获得“武隆特色美食”“消费者喜爱的食品”等众多荣誉。

  “江口鱼”被称为武隆美食中的珍品,确属是实至名归。时至今日,品尝过“江口鱼”的食客都念念不忘。前年我去一趟成都,见到了二十多年前几个曾来武隆旅游的建设银行退休干部,大家在交谈中又津津乐道地讲到了诱人的“江口鱼”,有两个甚至口水巴稀的还说再想吃到它。我说,你们既然怀念它,何不再去武隆到江口作一次纪念式旅游,再一次美美品尝那一盆心仪的“江口鱼”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视觉
   第04版:副刊
难忘那盆诱人的“江口鱼”
百年乌江的香味(组诗)
黄莺大峡谷
山居图
赞仙女山骑士
鹧鸪天·墨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