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师者心 两轮支教情

——记济南援武教师王东宽
评课。
授课。

  本报记者 张再行

  2022年8月,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教师王东宽毅然决然背上行囊,来到1400余公里外的武隆支教,这是他在2011年支教新疆后,开启的第二次支教工作。

  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妻子又在外地上班,且有过支教经历的王东宽完全可以不用去武隆支教,可为什么他还要主动请缨前往。对于两次支教经历,王东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老师该是什么样子?国家需要我们做的是什么?支教的经历恰恰给了我思考和行动的空间。”

  首赴塔城,一片赤诚洒边关

  2010年,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工作的王东宽经过层层筛选,成为该省第一批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援疆教师。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援疆无小事,支教无小事。”2011年2月,跨越5000公里距离,王东宽来到位于新疆最西部的托里县,彼时的北疆,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沙漠上铺满了厚达1米多的积雪。“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与内地相差很大,但这正是援疆支教的意义所在。”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环境,王东宽没有退缩,相反他还暗自下定决心,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支教工作做好。

  援疆期间,王东宽在担任理科组组长的同时兼任着班主任工作,他所带班级的45名学生由17个民族组成,由于民族习俗不同,加之学生多习惯说少数民族语,教学工作复杂且难度大。

  “普通话与民族语”“大美新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好习惯与人生……”针对这个特殊的班级,王东宽创设性地开设了丰富的主题教育班会,串联起学生成长的精神链条,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

  “多亏王老师及时送孩子来医院,才保住了孩子的胳膊。”王东宽虽是男老师,但他却很细心,援疆期间,班里有名大夏天还穿长袖衬衣的小古同学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是因为小古胳膊骨折担心无钱医治而想瞒着家人和老师,了解情况后王东宽立即带着小古才到医院治疗,这才让他的胳膊及时得到了治疗。

  在托里的2年时间里,像这样的事,王东宽做过很多,他也逐渐成为了学生、家长最信赖的贴心人。他所带的班级更是创造了当地高考的历史最佳纪录,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新疆孩子。

  援疆结束了,但信任并未结束,经过两地政府协调,随同第一批援疆教师回来的还有6名新疆学生,他们将在辽宁培养三年,王东宽又成为了他们的生活班主任。经过三年培养,6位同学都被重点大学顺利录取,其中一位同学还考取了北京大学。

  情系巴渝,毅然走上二次支教的路程

  2014年,王东宽通过公开招聘回到了家乡山东省济南市,成了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虽然妻子仍在150公里外的济宁工作,但比起辽宁,距离缩短了近10倍。回到济南后,两个孩子跟随着他在济南生活,这样的日子王东宽很是满足。

  可平静的生活刚刚过了几年,新的挑战又摆在王东宽面前。

  在国家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大背景下,济南市教育局以“武隆所需,济南所能”的诚意,“组团式”推进与武隆的教育协作。2022年8月底,王东宽所在的济南西城实验中学也接到要选派一名生物教师赴武隆支教的重要任务,几天后就要出发。

  考虑到王东宽家庭实际,学校最初并未将他纳入考虑人选,但生物组绝大部分是女教师,且多人处于孕期、哺乳期或孩子幼小,派谁去?学校为了难。

  “去支教没谁比我更合适,家里的困难我想办法克服。”王东宽主动找到学校负责人。随后,他将70多岁的父母接到济南照顾5岁的孩子,自己则毅然走上了二次支教的路程。

  来武隆支教的王东宽身兼数职,除了担任济南市“协作团队”的联络员外,他还承担起武隆中学“鲁渝协作班”和“清北班”生物教学和援派班主任工作。

  可第二次支教,王东宽这个老师傅却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武隆人基本都说方言,语言沟通成为障碍;这里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交往也要注意民族融合;地域不同、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也有很大差异。

  面对这些,王东宽没有半点退缩,为近距离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王东宽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跋山涉水走访学生家庭,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他还自己出资以奖学金形式对品学兼优学生进行奖励……慢慢的,同学们越来越喜欢王东宽。

  倾心教研,树起“鲁渝协作”支教典范

  来到武隆后的王东宽牢记济南市教育局的嘱托,主动了解武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了解老师们的业务需求。经过长期与老师、学生深入交流,王东宽发现学生们最受困扰的学习习惯是被动接受知识,老师们最大的困惑是不能将先进的理念和实际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针对武隆教学教研现状,王老师并没有直接给老师们提出建议,而是从自己的课堂开始,尝试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让课堂成为可学、能学、学之会用、用之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他还多次为武隆区教育系统送课、评课和研讨交流,向老师们展示“任务驱动”模式的备课、上课、评价等具体可操作性的做法,老师们纷纷称赞“任务驱动”模式很具创新性和实用性,解决了从老师教转化到学生学的课改难题。

  2022年9月,王东宽被武隆区教师进修学校聘为“国培计划”指导教师;2022年11月,在武隆区教委的推动下,成立了武隆中学“王东宽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制定了三年规划主要研究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广、“高阶思维”的教学研究、“高考试题命制”研究。老师们也纷纷主动报名参加,积极上新课改展示课,现在工作室的老师们已经能独立备出“任务驱动”模式课例,熟练操作“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形成了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风采共同绽放的课堂新模式。

  王东宽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引领着武隆教学,在进行的6次渝东六区联合考试中,他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所创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在武隆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在他的协调推进下,武隆中学与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建立起“高中生物孪生学科组”,除了线上联合教研,双方还互派教师跟岗学习,更深更广实现跨区域合作。

  不久前,武隆教师到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参观,当得知王老师被学校推选参加齐鲁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时,大家激动地说,我们武隆教师一定要为王老师加油、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区公安局长坝派出所常驻大洞河警务室三级文职辅警冉进川
~~~——记济南援武教师王东宽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人物
   第04版:好书推荐
13年坚守在这个警务室
一片师者心 两轮支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