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君君
生于1986年的李红梅,成长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学毕业后,为了爱情奔赴武隆。2019年开始在芙蓉街道从事社区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刚开始有社区干部不信任我,后来又想我留下,中间过程让人感慨万分。”李红梅回忆起社区生活,依然历历在目。他和居民们拉家常、讲政策,带领他们抓党建,聚人心,树城市形象……这个原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外来后生,用行动赢得信任,逐渐成为居民眼中的自家人。
“这几年虽然艰苦,但是值得。”回首挥洒在远离家乡的年华,李红梅直言并不后悔,因为他实现了给“世界带来一点改变”的初心,也获得了居民真挚的感情与认可。
在敢于担当中赢信任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2019年初夏,李红梅初次来到芙蓉街道南溪社区。
“在社区工作的几年,其实还是新冠疫情让我们真正的成长了,让我们在和群众和居民打交道中学会了成长。”谈及过往,李红梅有道不完的感叹。
历经“疫情”大考,守卫一方平安。自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基层工作者,李红梅努力克服思乡情绪,时刻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经历三年“抗疫”大考,直至全面宣布疫情放开,虽三个春节因坚守岗位而不曾与远方亲人们团聚,但因牺牲了家庭“小我”,却牢牢守卫了社区2万人这个“大我”的一方平安,所有的付出,她觉得都是值得的。
“抓牢思想阵地,楼栋里、微信群‘亮身份’强担当。”2021年8月,李红梅开始担任芙蓉街道芙蓉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高度重视抓牢基层党建思想和网络阵地建设,到社区后,与‘两委’干部深入剖析查找问题根源,决定从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入手,提出‘公心处事、细心办事、诚心倾听、热心解难、真心为民’的“五心”服务标准,建立居民点单、社区下单、街道派单、公开评单的‘四单’联心机制。”李红梅告诉记者,两年多来,在社区管辖范围内,各楼栋张贴居委干部姓名、电话,处理居民难题,通过微信群及时宣传引导,解决矛盾纠纷等1000余件次。
不仅如此,为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李红梅将社区按“党员、流动党员业委会、物业、居民、楼栋、个体户、军人、残疾人、志愿者”等分别建立微信管理服务群162个,社区干部按各自职责分工,每天及时转发党的政策、基层声音,让更多人拥护和支持社区工作。
在主动作为中带好头
工作是干出来的,也是总结出来的。自来到社区工作开始,李红梅始终坚信,“基层工作要靠总结的原理。”
在芙蓉中路社区,李红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精细治理”,打造“中路社区大党委--9个小区功能型党支部--55个楼栋党小组--963个红星党员户--5399个居民户”三级党组织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攻坚期、社区日常治理工作中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推进楼栋自治、小区合治、社区共治“三治融合”管理模式中,李红梅通过法定程序推选252名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干部等担任业委会主任、楼栋长等,成立小区业委会3个。世纪五龙城1-3组团业委会积极履职:破旧楼道改造、小区道路更新、消防整改、顶楼清理止漏……瘫痪十余年的“老破旧”小区正在逐步“旧貌换新颜”,“上”有区委政府及各部门政策支持,“中”有业委会积极响应,“下”有群众积极参与,这场双向奔赴的老旧小区改造深得民心、效果明显。
在对世纪五龙城开展为期2年的“综合整治行动”中。李红梅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小区、进楼栋、进居民家中”等近200场次,入户宣传5万余人次,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持续整治,辖区近8万平方米环境逐步向好,各类管理秩序基本规范,获得居民线上线下一致赞誉,并送锦旗和感谢信致谢,同时,她本人更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个人。
在奉献青春中暖人心
“感恩武隆这片热土接纳了来自异乡的我和我的家人们,唯有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才能让信任我的居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李红梅告诉记者,她将用行动影响更多人形成“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本着“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大片”的“领头羊”思想,鼓励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建立职业自信。
李红梅说,特别是基层治理自信,将形成党建引领下的敢想敢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良好基层治理氛围。并充分依托“党建引领”,推进基层自治,勇挑重担,抓住区位优势,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让自己的青春之花开在“基层大地”,结出群众获益的累累硕果。
如今,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正当时,芙蓉中路社区作为本次“城市更新”项目核心区,将积极参与柏杨路片区、江幼片区及五龙城1-3组团老旧小区改造和五龙城二次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前后期民调及矛盾纠纷的调处,协助火车站、汽车站改造升级项目的调处。全力协助四方街项目前期宣传及居民思想统一等解释宣传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用实际行动解决诸多实际困难,赢得施工单位及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他乡”变“故乡”,责任不变,这名“外来”的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将党组织的声音、党员的身影、党员的关怀传递给群众,将党旗牢牢地插在了基层治理的战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