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春三月话春俗

  杨友仁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万物勃发,景象更新。天空高洁,青山黛绿,河水深蓝,阳光煦暖,春潮阵阵,百草丛生,树醒枝头,风儿轻柔,雨丝飘零,广袤的山乡大地从冬日中苏酲,一夜之间变得生动活跃起来,田野上河湾里春歌嘹亮,幼稚的孩儿四处欢跑,辛勤的农人忙着下田犁耙,俏丽的村姑、勤劳的大嫂、和睦的邻居趁着大好春光相互邀约走出家门,奔向区外市外,或到家乡的河湾、田坝、岭坡、竹丛、野林中去春游“赏春”“采春”,或办起飘香十里的春宴,让一种种斑斓多彩的民俗在乌江两岸的春天里尽情演释,把一道道千年传承春俗在灿烂明媚的春天定格为底蕴厚重的靓丽风景。

  趁着春光野外踏“春”

  春光融融,芳草萋萋,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

  春游,民间又叫踏“春”,自古有之,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令习俗。李淖《秦中岁时记》说:“上已(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最初形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到了魏晋时期,以踏“春”方式开展的春游在民间已经愈加盛行。唐宋时,春游又叫“寻春”“探春”“游冶”,如李白《采莲曲》中便有“岸上人家游活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的记叙。

  生活在乌江两岸,仙女山麓的故土乡人,在他们的骨子里自古以来与自然界的生性万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感亲近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大自然的物种对其生活的滋养和生命的恩赐。

  每年春天到来以后,不少城镇居民和农村有条件的大叔大婶少男少女,或参加旅行团队,或结伴同行外出去春游,远到区外市外,去成都自贡看迎春灯会,去江津欣赏樱花,到铜梁畅游油菜花海,去秀山酉阳参加土苗迎春歌会……一些人则不离乡土到区内的后坪天池苗寨、大田湿地人家、土地犀牛古寨、万峰呐溪原乡、浩口仡乡田家古寨、羊角艳山红纤夫村、芙蓉街道堰塘花地、白马板桥背工力夫么店子、芙蓉江珠子溪、江口三河口、银盘电站库区、白马航电枢纽建设工地……参观游览。更多的城镇居民和乡间人士则去村里村外的田野里、山坡上、小河湾,亲切感受到蓝蓝的天宇、碧绿的河水、青青的草地、黛绿的树林。此时明媚的山川大地花儿艳艳,蜜蜂穿梭、蝴蝶飞舞,一派如诗似画、莺歌燕舞的美景秀色。

  故土乡人们为了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明媚春光,总会春意萌动,相互邀约、扶老携幼、全家出动,走出紧闭了一个冬天的家门喜形于色地去外地近郊开展传统的“踏青”活动,尽情地展露胸怀无拘无束地沐浴在美艳绝伦的春光春景里,亲身体验情意款款和煦春风的拂面拥抱,肆意观赏色彩斑斓的原野大地,在宽阔场地唱歌寻欢跳“坝坝舞”,或兴致勃勃地跑进满山的樱花园桃树林里去寻幽香赏繁花,热情奔放地徜徉在金黄的油菜花海里像孩童般去追逐嬉戏,携伴穿行在碧绿的瓜田菜地寻欢作乐,或走进青幽翠绿的林子里去与山雀鸟儿对话聆听它们优美的歌唱,或伸出长长的渔竿濒临山湾水塘鱼池作深处垂钓,或走下田埂去和正在耕田的农夫讨教犁铧之道,或拦住采春回程的村姑大嫂询间“采春”的种种乐事……

  趁着春日里去野外摄影留念,也是喜好“踏春”游览人们的至爱。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小伙与姑娘,城市居民和乡间村妇,他们都会不负春光巡游各地,高高地举起像机拿起手机在大自然里捕捉自已喜爱的镜头去拍一张称心如意的好照片,留下自已的别样风情和俏丽倩影,记录下瞬间难忘的时刻,已成为当今“踏春”众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春天时髦的新追求。特别是那些追求新潮而容光焕发的青年少女,每逢出门去“踏青”赏春,事先总是要刻意地描眉粉面,精心谋划如何穿红着绿,把自己打扮得容光焕发光鲜艳丽。那些无忧无虑、调皮活泼的小孩子们则紧紧跟随在大人身边,非要学着哥哥姐姐的作派走一处拍摄一处,让咔咔作响焕发美妙乐章的像机手机荧光闪耀,执意在苍翠的树林旁、灿烂的花丛边、绿茵的草地上、茂密的果树下、青青的小河岸、飘飞的柳巷里,做个极致的造型摆个独特的姿势。此时此刻,到处都有电光在闪烁,快门“咔咔”作响,一路上留下阵阵的惊叫和无羁的欢笑。

  尤其在小河边、草地上等场地宽旷的地方,那是一些青春萌动的青年人和天真可爱的小朋友迎着习习春风肆意放飞风筝的欢乐场所。大家会热热闹闹举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追逐奔跑,趁着风势把风筝放飞到睛空之上,让这些世间灵物寄托自己色彩绚丽的心愿和梦想,把新春的激情和炽热的追求翱翔于蓝天,收获春天浓烈的兴致和无尽的惬意。

  刻意取乐纷至偷“春”

  自古以来,人们传承古俗,采取各种原始的方式利用春天“逗乐”“取乐”,释放自已直朴纯洁、无私天邪的本性,满足生活中“逗乐”“取乐”的情趣,于是便有了偷“春”的民俗活动,作为乡邻之间刻意取乐的举动。

  解放前,火炉、江口、巷口、长坝、鸭江等乡镇农村,在立春到来的时候,人们都喜欢从事一种偷“春”的民俗活动。即正月十五大年过后,不少农家都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派人到邻居家菜园子里偷摘一些蔬菜瓜果,寓意是大大方方地“偷”来新的一年清净、舒适和平安,从中享受一种民间乐趣。

  这种原始的、目的天真无邪的偷“春”行为,在当地民间的风俗中反被认为是一种吉祥、善意、有趣的的举动。凡被偷“春”的人家,若在乡邻中没结有个好人缘或自家菜地蔬菜、果树上的果实长得不好,还没有人去“偷”呢。若果那一家人的菜地果园被多人去光顾,主人家倒觉得很有“面子”,心里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满足。

  民间偷“春”的行动,多为一些女人和儿童所为。事前,“偷”者要选好对象,先进行一番仔细的踩点,看其菜地果园里有那些蔬菜和水果品种,进入和撤退的路径如何。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后,才趁着浓浓的夜色悄悄潜入园中进行“偷”春的事宜。“偷”者或是提上竹篮或是背上背篓,摘采蔬菜时瞄准目标脚手要麻利快当,可选择多样的蔬菜和水果品种,但是每样只能摘下几片叶子和一两个水果,不许将整棵整棵的一篼菜连根拔起来,或者弄断果的枝桠。

  此时此刻,不少菜地和果园的主人会悄悄躲在园地一角的荫影下,等待着别人来“偷”春,当他们发现有“偷”者来时,会屏住气息一点也不作声张,倒是满心欢喜地看着他们如何行窃,等到来者要离开时,才故作声势“抓偷二哟,抓偷二哟”地大声的呼喝吼叫起来,或用力敲着带来的铝盆和用竹子节节制成的“响篙”(通过拍打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响)、或哈哈大笑地追着上前,再拣起一些细小土块投掷过去,让“偷”者猝不及防迅速狼狈撤离“落荒而逃”。

  闹闹热热上山采“春”

  春天到来之后,千山染绿,万物复苏。山坡上、小河边、田野里、林深处各种野藤野菜在田间顶土而出发芽生长,在树枝头绽放出新的幼芽,纷纷在春风春雨的沐浴下“酲嘴”“开苞”“舒展”“蔓枝”而蓬蓬勃勃地生长。每到这个时节,在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周家山、弹子山地区的高山农村,民间便传承着上山采摘春菜春芽的古老质朴的乡俗。人们会选择一个晴好天气,或喊上邻居,或带上孩童,呼朋唤友、邀邀约约的背上背篓,拿着轻便的柴刀和弯弯镰刀,趁着无限春光欢天喜地的奔向乡间的田野或山岗,奋力钻进灌木丛密林里山崖上去采摘各种各样有益于人们食用的野菜嫩苗、初绽春芽、新鲜蕨藤蕨菜等野生植物,然后带回家淘洗干净,按古方古法加工成具有春天味道的独特的鲜美可口的餐桌野菜佳肴。

  春来采“春”的活动,是武隆各地农村从古老岁月里延续下来上千年的民间习俗。早些年间,每次上山之前,各个乡村院子里还有不少的老年人,还要依照旧有习俗在上山采摘野菜时,先行在山坡上林子边点燃随身带去的两枝红烛、三柱焚香,烧上一叠手工打印的“纸钱”,给造福众生的“山神土地”做祭拜,然再率领采“春”的人们向山神、土地作揖叩首进行祭拜,此时还要叨叨不绝的念上一些诸如“春天里来万物生,众采百草来吃‘春’,品尝新鲜和美味,感谢山神和土地,拜谢了,拜谢了--”等祭语,真诚质朴地感谢上苍神灵春天让万物复苏,给人们送来满山遍野的野鲜野味。祭拜完毕后,人们才能正式进山开始各种采摘。

  春来在山坡上野岭间和灌木丛里,遍生着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野藤、野菜、野苗、野草,最受大家喜爱的有香椿枝上长出的如火苗般的“椿芽”( 人们又称“椿尖”)、林子中生出的鲜嫩的蕨苔、箐竹林中“冒”出的尖尖嫩笋、崖壁下沟壑边舒枝展叶的犹似女人头簪的“玉簪花”、山坡上荒地里长出一片银灰色的“野筒篙”“软荞草”,密林丛中一种枝体带刺的枝头绽芽的“刺耳苞”、另外还有小河岸畔和水沟边生长的“荠米籽”“天星米”“星宿菜”“野芫荽”“阳雀菌”“剐剐菜”“野筒篙”“鸡蛋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但是无污染的清一色的绿色食品,它们都含有丰富多种的营养元素,具有清热、利湿、消炎的药用功能。

  人们在山坡上林子里高高兴兴采摘野菜时,时时爆发出欢声笑语,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友好地打一声招呼,送一个问候。待大家都发现目标后,刚才寂静的山林会逐渐地热闹起来,一阵阵劳动的号子声,采摘者相互之间的鼓劲声此起彼伏。大多数人一边采摘野菜,一边放声唱起“罗二罗”的调子歌来:“都说今天天气好,雪风往到颈子钻,我看一点不乍样,周身还在出热汗”“好吃都夸野菜香,花花草草硬是好,虽说采它不容易,味道香甜真安逸”“大米好吃田难办,撄桃好吃树难栽,野菜好吃不易得,耍费苦力采来”“莫看野菜是野生,人人夸它是山珍,又好看来又好吃,还有药性能治病”。

  一些不甘寂寞的表兄表嫂,拐弯抹角沾亲带故的“坛子客”,便开始唱起山歌,或作一些惹“事”生“非”之趣、 行挑逗之乐,以排解劳苦之累。那些表兄表嫂和“坛子客”们,此时耐不住寂寞,也趁热闹唱起山歌,向亲的疏的表嫂嫂、家的野的舅母子进行挑逗,“惹”事取乐。听了表兄弟、假妹夫的山歌后,那些表嫂嫂、舅母子们才不是“粑和货”呢,她们以歌对歌以牙还牙,要么单枪匹马的火辣辣“应战”,要么几个合起来进行猛烈“还击”。

  人们在对歌取乐的笑骂声中,会激发出浑身力量,采摘起野味野菜来劲头十足,直到天近傍晚,大家才在“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中,背上收获的野菜走出林子走下山坡回到家里。

  欢欢喜喜品味吃“春”

  人们从田间山坡采回一篮篮一筐筐的野菜野味之后,家家户户的巧儿媳妇们就开始各显神通大露身手,按照古式新样将新鲜的野菜野味制作成色彩鲜艳、异香扑鼻的五花八门的“春菜宴”。

  春菜宴的制作,是乡间人们享受在春光春色里采摘来的各种山野花枝花菜,如何在自己手中变成餐桌鲜香味美食品的愉悦过程。

  首先,每个制作者要仔细地区分出野菜野味是否带有毒性,如果带有一定野性毒气的一些野菜,重的扔掉,对一些稍轻的就必须放进开水中煮上十来分钟进行消毒,或用生石灰水浸泡后去掉自然的野味腥味,沥干水气后才作安排把它们制作成什么菜肴。各家的巧妇制作春宴早是行家里手,她们会心地蘸上适当的蒜泥、姜米、辣椒浆,调以一定食盐、味精用着凉拌菜的野菜种类居多。也有不少材料用来清炖一些特色汤菜或煎炒成具有特色的佳肴菜品。比如把摘来鲜嫩妁“椿芽”,濯水之后可与土制豆豉和鸡蛋进行煎炒。“蕨苔菜”既可和青椒丝煎炒,也可以与腊猪肉片混合煎炒。“玉簪花”则是作鲜靓可口汤菜的好原料,其叶柄硕长,叶阔肉肥,呈鲜亮的嫩绿色,根可入药,它除带有淡淡的药味外,其形与一些家种蔬菜无异,用它烧成一青二白豆腐鲜汤、清炖葱白蘑菇汤都非常养眼适人般鲜美,其自然清热养胃消食的作用十分明显,人们食用后,方能增近食欲。生长于深山老林中的一种古树上的“剌耳苞”,以层层叶片包裹,非常鲜嫩结实,其色彩呈深紫红,它是山区一道难得的野味,经开水濯后,切成粗丝与家用酢海椒、豆豉进行混炒,是一道既养眼又散发奇巧香味的佐菜,被民间称为“皇帝菜”。

  那些带有银白色茸毛的野“软荞草”“野桐蒿”“野莴笋”,则是制作凉菜、和面蒸成“野菜粑”和清香四溢“酢菜饭”的奇珍妙物。这些野菜春来在林荫间草坪上不断抽苔生长,一派的鲜嫩翠绿,十分的夺目养眼,枝叶之间频频散发出一缕缕沁人沁脾的浓浓暗香。

  农家主妇们对这些野藤野菜轻轻摘下它们的嫩枝,带回家中抖掉泥沙,去其杂质,分别放进清水里反复淘洗,待干净后用刀细细地切碎,再倒进瓷盆里用力揉搓,使其变成柔软,然后按一定比例加进前两天就磨好的糯米面或荞麦面(也可用面粉),调和匀净了才装入木甑里用高温蒸熟。米面蒸熟后,便倒出来放到碓窝里捣烂如泥状,再摊放在簸盖或筛子里,团成粑一个个绿中泛灰、灰中带青的“野菜粑”。主人在团弄粑团时,可根据自己所好,或保持本色本味,或适当加一些白糖水做成带有甜味的可口“粑饼”,或以青葱、蒜苗、芽菜、肉丁作馅做成“菜饼”。食用之前,如果摊到沾油的铁锅里加温烙熟,经过一会烤炙,色泽会更加鲜艳,浓香更加四溢,撩人味蕾的“野菜粑”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加工制作好“春菜宴”之后,同住在一个院子的人家,或坎上坎下、屋角挨屋角相邻相近的家庭,主妇们为了不动声色显示自已的本领,经常会将自已做好的一些菜品盛上一盘半碗互送给邻居。相邻相近的家庭大家或者在院里摆上一张桌子,把你家的、我家的各种菜品来个大“拼席”,然后几家老幼闹闹热热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在令人口舌生津的馥郁奇香缭绕中,一边品尝佳肴珍馐,一边交流各自烹饪的技艺。

  办春宴那些日子,村村寨寨都沉浸在一派群情喜悦之中,在一道道山坡和一处处田坝的上空,四处都飘荡着野花野菜散发出的一缕缕沁人沁脾的馥郁幽香,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惬意的口福。

  情深谊重传承送“春”

  千百年来,生活在大山里的乡间人家都具有勤劳俭扑,憨直厚道,情豪仗义的秉性,最看重的是乡邻间亲情友情,自已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东西、稀奇的东西,都舍不得一个人一家人占有和作“独食”,总要大大方方拿出一些送给乡间的三亲六戚和居住城镇的亲朋友好,让大家一道品尝分享,特别是在这春天万物生长野菜野味香满人间的时节,他们便会无私地把自已采摘的春笋、椿芽、蕨苔、软荞、玉簪花、百合菜、刺耳苞等野菜野味,或将原生产品或亲手做成的各种各样“菜粑”“饼子”,或新育出的菜秧、果苗,送给别人尝鲜品尝和移栽种植,这就形成了乡间民间最古朴的相互“喜送春礼”的千年习俗。

  每年“雨水”过后至“清明”前夕那段时间,故土的乡间总会看到不少和善可亲的老年人带着纯洁无暇的小儿小女,在春日的艳阳下和煦的春风里背着背篓提着竹篮装满野菜野味,在乡间相互奔走在由间小道或曲曲弯弯的山路上,为三亲六戚们送去新鲜带露的野菜。山民们还会趁着上街赶集、进城看望亲友的机会,或专程或顺便带上一些前一天采摘来的、城里人认为是“稀奇物”的野花野菜,作为朴朴素素的一丝情一种意,送给城镇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感受吃“春”的乐趣,分享大自然中绿色、无污染既鲜香无比的美味。不管是乡间还是城镇,受“礼”的人家却会向送“礼”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还会给他们回送一些礼品,让亲情友情更加紧密起来。

  时至今日,故土乡间热情善良、质朴可亲的农家仍然传承着古老的习惯,延续着阳春三月吃“春”、送“春”的民间活动,把乡间、城乡无法割舍的春天传统、人间亲情演释得更稠更浓更有生有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文化
   第04版:社会·民生
阳春三月话春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