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峰莹 王佳杰)近日,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远红外相机数据时,惊奇的发现在保护区黄柏淌管护站外坝林区第二次监测拍摄到两段红腹角雉雌鸟与幼鸟活动觅食的清晰影像,这也是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在白天拍摄到红腹角雉幼鸟的活动影像。
据介绍,红腹角雉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因其雄鸟全身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化,自古以来被视为长寿和好运的象征、又因其鸣叫声似婴儿啼哭,又被称为娃娃鸡,常栖息在1000米-3500米的山地、森林、灌丛和竹林中,最喜欢在原始森林的沟谷、山涧的悬崖下活动,稍有响声便立刻逃遁,难以接近。
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之前夜晚活动的视频资料不同的是,本次是首次利用远红外相机在重庆野外林区监测到红腹角雉母鸟与幼鸟白天同框的珍贵视频,在重庆地区尚属首次,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影像,对于收集掌握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生物特性,研究白马山林区生态保护成效均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远红外相机先后拍摄到小灵猫、毛冠鹿、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豹猫、红尾噪鹛、橙翅噪鹛、小麂、食蟹獴、红白鼯鼠等国家级和三有保护动物20余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