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潘柠杏
7月9日,桐梓镇官田村李德国的农泉农家乐里,从重庆自驾来玩的游客不一会儿就挤满了院坝。
一边安板凳,一边倒茶水,李德国夫妇俩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歇凉,屋外都能听到爽朗的笑声。
“李老板,你这点安逸哦,完全是小康生活了。”
“都是托了这条路的福哟。现在路好了,你们来耍方便,我们家的大门随时为大家敞开起的。”与客人闲扯两句后,李德国夫妇马上进厨房忙去了。
盼路
李德国提到的“路”就是家门口的这条水泥路,但曾经,这里没有路。
2010年,因老房子年久失修不能居住,李德国从香树村搬到官田村。
官田村距桐梓镇场镇5.8公里,距木棕河电站也只需要10分钟的车程。“选择搬到这里来,就是因为这里离场镇近,比以前住的地方交通方便点。”李德国说,向上走、向下走都方便。
新房建好后,李德国夫妇办起了桐梓镇的第一家农家乐。亮堂堂的新房里万事俱备,就差“东风”——客人了。
虽然成为全镇乡村旅游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李德国一点没尝到甜头。
“家门口的这条路太烂了,本地的人都不愿意来,更别说外地来的客人了。”因为交通不方便,农家乐经营惨淡。
李德国说,做梦都盼着整治这条路,哪怕只是硬化成水泥路也好。
修路
2013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李德国决定包下村里的废弃鱼塘,一来增加家庭收入,二来想增加农家乐的耍事,吸引客人。但由于路的问题,农家乐的生意仍没得起色。
转机出现在2015年。
这一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亮。区交通局围绕这一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交通是保障,修路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桐梓镇也抓住时机,围绕山区乡镇“四好农村路”创建,着力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扶贫产业线、生态富民线、花样旅游线,累计投入3624.2万元,建设农村公路88.7公里,建成多条“四好农村路”。
李德国家门口的路就在其中,水泥路终于铺到了农家乐的门口。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李德国当机立断决定把门前土坝子改建为停车场,完善鱼塘周边的附属设施,让游客坐得下、耍得住。
出路
道路加宽了、硬化了,农家乐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高兴的不仅是李德国夫妇俩,还有周围的村民,彭炳林就是其中之一。
彭炳林是官田村的种植大户,现在发展产业种植了甜笋218亩。
彭炳林说,现在路好了,一部分甜笋就近销售给农家乐,一部分被菜贩子来上门收购了,一点不愁销。
彭炳林的话,在农家乐里得到印证。
“这种鲜笋已经成每桌的必点菜了。”李德国说,在农家乐里,还每天把鲜笋换着花样做,炝炒笋片、笋子炖鸡、凉拌笋子,这些菜客人都喜欢吃。
“不仅笋子好吃,农家乐鸡蛋、肉等也吃起放心。”从主城来避暑的蔡阿姨说,有时看到周边的村民将家里的新鲜蔬菜、鸡蛋等背到农家乐来卖,有时李老板还跑到其他村民家里去买腊肉、土鸡,货真价实。
路,如一夜春风,所到之初都沾光了。
李德国感叹道,自从路修好后,感觉不仅全村变漂亮了,周围的村民也比以前更勤快了,种笋子、种糯玉米,养猪、养羊……
“看来,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踏实了。”